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团购分类 > 苏州到南京高铁时刻表!沂水儿女王公望的故事

苏州到南京高铁时刻表!沂水儿女王公望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23-05-18 23:00:13


世界上有心想事成的事吗?


如果有,那也一定是您念念不忘的结果。


如果有,那也一定发生在您生命中贵人出现的时刻。


                              ——作者题记


                     (一)


关于我的身世,已经不是个秘密。


1969年冬季,我从姑苏江南辗转来到山东沂蒙。


我沂蒙的父亲姓王,母亲姓张。


半百之年的父母,对我倍加珍惜。


虽然成长在亲老家贫的环境里,我却受到了超乎常人的关爱与呵护。


我年少时最大的苦楚就是,面对病中老母亲的痛苦呻吟而无能为力。


我期待尽快考上大中专学校,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的实际求学道路却一波三折,这更加深了我的痛苦。


父亲不断衰老,母亲身体状况江河日下,我也很快由懵懂少年进入了青年时代。


那时,我其实是在与父亲的衰老和病中母亲有限的生命赛跑。


散文《母亲》创作于2000年


我在高中时期心理压力达到了极限,经常因为做了母亲病逝的梦而半夜哭醒。


午夜醒来,慕然回首。我人在县城的学校,母亲却拖着病体孤独地远在乡下。


我那时不但内疚,还有一种犯罪的感觉。


我曾经期盼着有一个年富力强的亲戚突然来到我家,拉我一把,救赎我充满犯罪感的心灵,也将这对可怜的老父母从水深火热中救出。


老天爷下定决心考验你的时候,日子从来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缩短一分钟。


几经折腾,我比同龄的孩子晚四年上了大学。


那一年,我已经虚龄23岁了。


                       (二)


我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件心事,当然是帮助母亲治病。


我深知,同样紧迫的事还有,谈一个对象,滋润母亲干渴的心灵。


我甚至想到,在遇到合适的爱人以前,请一位好心的女同学帮忙,哪怕作戏,也要安慰母亲那颗疲惫的心。


命运在关键时刻成全了我,在大学里,我遇到了当时的同学、现在的妻。


大一的第一个寒假,她就来到了我家,安慰了我的母亲。


大二时,她与我一起将母亲接到学校所在的城市看病,在学校附近住了两个月。



终于尽了自己的努力,让母亲有生之年得到安慰,我很欣慰。


由于年老体弱,生病已久,母亲在我大学毕业的当年冬天就离开了我。


失去慈母,我虽然痛苦,却也因为能够让她有生之年看到我大学毕业并有了工作和女友安心地离去而欣慰。


                      (三)


母亲去世的第6年,我有了大儿子。


那时,父亲身体尚好,又有了孙子,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2000年,大儿子一岁多的时候,迫于生计,我想出国发展,父亲虽然已经80岁了,竟然毫不阻挡。


将心比心,我今天更加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


父亲83岁,我和爱人给父亲请了保姆。


父亲待她如家人,她在我家一待就是10年。


由于先天身体基础好,加上物质条件好,有人照顾,父亲活了96岁。


当然,父亲的长寿与因为有我这么一位令他自豪的儿子也大有关系。


三十多年间,父亲将我从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培养成远近知名不忘回馈乡梓的海外华侨,此其自豪之一。


半世纪以来,父亲从三代单传,几乎无子的状态,惊天逆转,呈几何数字般一下子有了三个孙子,这又是多大的荣耀!


父亲的最后十年,我虽身在国外,却经常回国看他。


我一般一年回国三次以上,每次回国,少则两周,多则一月。


虽然经常有业务在身,我也尽量多在父亲前露面。


散文《家事》创作于2006年


粗略算了一下,我每年与父亲见面的机会可达几十次。


对比那些在省内和北上广等国内城市工作的学子们,我自信地认为,我一个相隔万里的海外游子回国看望父亲的次数是远远超过他们中大多数人看望父母的频率的。


人们往往因为父母身体还健康,就忽视了看望父母的紧迫性。其实,我们能够见到父母的时间是永远处于倒计时状态的。



                     (四)


2016年送走父亲时,我虚龄48岁。


虽然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但也因为父亲的长寿,补偿了我的遗憾。


人到中年,一个新的议题摆到了面前。


养育之恩报答了,生育之恩呢?


虽然思想上将此事提上了日程,但我内心里还是有一些纠结。


主要纠结点在于:


第一,能否找到亲人?


如果费劲千辛万苦,最后找不到,那会是多大的失望!


第二,找到的会是一家让你乐于接受的人吗?


即使找到了,如果三观不合,是否又是一场尴尬?


我虽然年少时就从邻居的谈话中悄悄听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却从来都在父母面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他们有生之年没有提及。


当然,从年少时父亲每年带我去看望住在十里之外朝阳村的秦姓表爷爷和表奶奶的举动中,我已经猜到了他们一家与我的身世有一定关系。


后来知道,表爷爷在南方的苏州工作,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猜测。


2005年,与国外的朋友聊起来,有人建议我尽快寻亲,避免出现因知情人士和直系亲属过世而更加难寻的局面。


我找到了秦家表爷爷的大女儿,在山东工作的大表姑。


其时,我的父亲尚健在,再加上对苏州家人状况一无所知,纠结再三,我还是放弃了。


后来,在父亲去世后一段时间,我曾经带着预期去苏州看望秦家表奶奶,但我还是开不了口。


                   (五)


2018年,我虚龄50。


年届半百,我给自己定调:


50岁前,求生存为主;50岁后,求精神为主。


,学习古代书画鉴赏。


我的学习过程,是伴随着认真的人生思考的。


我不是简单地学习书画鉴赏技巧,而是以一颗知天命之年的人才具备的智慧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去用心领会古人对天、对地、对万物、对人生的态度。


当我学习到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时,被他的境界震撼了。


黄公望像


黄公望大我整整700年,人生经历却颇为相似。


同是出生在太湖边上;同是年少就辗转流离,被半百老翁收养;同是50岁拜在老师脚下做小学生。


既然我与黄公望有如此缘分,为人做事,我当不输黄公望;艺术生涯,也应以黄公望为师。


750年前,黄公望子久矣,终心想事成,得子久为子。


50年前,王公望子亦久,亦心想事成,得我为子。


当年黄公望,今日王公望,虽时光穿越,却曾同饮太湖水,此天意乎?


                        (六)


2018年11月11日,我以王公望为学名发出了个人公众号“水流云在之居”的第一篇文章。


2018年11月15日,我在公众号发出了自传体散文《母亲》,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师友感动之余,热心转发。


2018年11月16日,我的公众号继续推出曾在美国《侨报》和《美洲时报》母亲节征文中获得一等奖的散文诗《再见母亲》,引起又一论转发热潮。


散文《再见母亲》创作于2006年


没想到,我的这两篇文章,惊动了后来成为我寻亲过程关键人物的贵人刘春栋老师。


                       (七)


刘春栋何许人也?


其正式身份为山东省沂水县第三中学的教师,政教处副主任。对我而言,其更加重要的身份是,与我不曾相识却有着类似身世和共同成长经历的同命人。


50年前,他的母亲和姐姐去苏州领养了他,从此,他也成了沂蒙山的儿子。


与我一样幸运,虽然家庭环境特殊,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受到的全部是爱,他人生结出的的果实全部是感恩。


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都有对母亲大海般的深情。自春栋兄读了我文章的第一刻起,他感觉到生命中遇到了胜似兄弟的知己。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向转发我文章的赵富强先生打听我的联系方式。


富强先生趁人之美,将我的微信推给了春栋兄。


那是2018年11月16日,我在公众号发出《再见母亲》一文的当天。


从那一刻起,他已经在微信里热情地称呼我为兄弟了。


无巧不成书,2018年11月15日,在春栋兄联系我的前一天,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我在沂水二中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高一班主任、现在与春栋兄在同一所学校工作的肖仁民校长读了我的文章后也想到了春栋兄,通过微信联系我,简要介绍了春栋兄的情况。

                                                                            

看似一桩美妙的缘分向我走来,春栋兄约我回山东时见面,我高兴地答应了。


                       (八)


2019年1月4日,我约了肖仁民老师和春栋兄一起聚餐,同时也约了在诸葛镇党委政府工作的几位朋友。


肖老师和春栋兄非常重视,携夫人参加了聚会。


席间,听春栋兄讲起他的寻亲经过,我已经泪水涟涟。


通过春栋兄的讲述,我的心中豁然开朗。


我知道,寻亲的事,借鉴春栋兄的经验,顺着已经有的脉络,有生之年,只要下决心去找,还是很可能找到的。


人生很有戏剧性,春栋兄的寻亲,虽然线索明确,却也费了半年的功夫才如愿以偿。


他的寻亲首先得益于他的姐姐。


与我一样,春栋兄也有一个母亲般的姐姐,这位姐姐不仅与母亲一起共同养育了他,而且成为老母亲去世后,帮助他寻亲的关键知情人。


当我听到春栋兄讲述时,我对这位姐姐是多么熟悉,又多么亲切和钦佩。


我也可以想象到春栋兄读了我的文章《我姐如母》后的共鸣。


散文《我姐如母》创作于2006年


春栋兄的讲述,不但让我对她的姐姐肃然起敬,而且让我震撼于苏州一位女性——王美玲妈妈的伟大。


1969年前后,因为生活困难,苏州有大批的被遗弃在街道或广场上等待被。


这个时候,一位伟大的女性横空出世,她就是王美玲妈妈。


王美玲妈妈是原苏州吴县横泾公社的工作人员,当她看到大批被遗弃的时,做了一件可歌可泣功德无量的事情。


她把弃婴们收容起来,同时把他们一一安置到附近有产妇的人家吃奶,然后通过在苏州工作的外地人放出风去,等待全国各地的人来领养。尤为可贵的是,她将这些的出身和去处一一登记在册。


这本珍贵的档案册,至今保存在吴中区(原苏州吴县)横泾镇的社区服务中心里。


末了,春栋兄告诉我一件事,在他寻亲的过程中,曾经寻到一家姓席的人家,我长得与那家人有些像。


我听了,一笑,心想,从全国范围看,相貌接近的大有人在。


那一夜,春栋兄的讲述,为我打开了一扇遥望出生地的窗户。


                       (九)


我原本以为,与春栋兄的见面,只是我寻亲路上的思想预热。


我却没有想到,第二天,春栋兄已经开始行动了。


1月5日,春栋兄发了一个弃婴档案的截图,并明确告诉我:兄弟,在档案上没有发现你的信息,你可能当时没记录。


中间一行为刘春栋兄的档案


他同时告诉我,他联系了席老先生,但是电话已经打不通。他知道席老先生的二儿子席逢春在苏州市相城区工作,并提供了办公室电话号码给我。


我回他:收到!感恩刘兄!


由于没抱多大希望,我思想上没加重视,也就没有行动。


                      (十)


春栋兄的可贵之处不但在于他的热情助人,而且在于他遇到困难后的锲而不舍。


我后来才知道,春栋兄通过查号台查到了席家二哥席逢春单位的电话,但恰逢二哥去区里开人大会,联系不上。


春栋兄不舍弃,三番五次地打过去,终于联系上了二哥。


仅仅四天后,1月9日,春栋兄发来了席家大哥建春的照片。


我一惊,回复说,是有点像我啊!


春栋兄接着又把席家二哥逢春的照片也发了来。


我说,是有些像啊!


我告诉春栋兄,您等等,我发给其他师友看看。


我将照片发给了几位亲人好友,大家也都觉得像。



                      (十一)


从看到席家两兄弟的照片开始,我已经不那么淡定了。


我告诉春栋兄,能否让对方多发一些照片来?


我问春栋兄,席家孩子是那年哪月出生的?


1月12日,春栋兄发来了席妈妈和两个兄弟的最新合影,并回我说,虽然席老先生已经不在了,但是他记得席老先生曾经明确说过,他的小儿子就是被山东沂水人的,并且生日也是1969年的冬天。


收到席家母子三人的照片后,我第一时间发给了几位一直关心此事的师友,他们再次异口同声地说,像是一家人。


DNA结果出来后到老家认亲时哥仨合影


于是,我告诉春栋兄,请您约个时间,大家一起去做个DNA鉴定吧!


                      (十二)


时间约在了1月14日、周一,我已经迫不及待。


我邀请了高中的班主任、多年来与我亦师亦友的王明轩老师和春栋兄及小陈一起开车到苏州,我则从北京乘高铁去苏州与他们会合。


那天的雾霾使他们的到达时间延迟了三小时,我比他们提前到达。这样,临时决定由席二哥在高铁站接我。


高铁行驶到南京时,二哥席逢春加了我的微信。


我曾经想象过,我与席家兄弟及席妈妈相逢的场面。


在没有确定是一家人之前,我们是否会相拥而泣?


当我加了席二哥逢春的微信时,我已经知道如何称呼他了。


“二哥好!”(握手)


“小弟,把到苏州的时间发给我,我去接你,然后直接去苏大(做DNA鉴定)。我哥去接老妈了。”


“今天在苏州住一晚,然后请你的朋友和老师吃个晚饭。到了苏州,听二哥安排哦!”


“刘(春栋)老弟是热心人,来过我家后一直叫我二哥的,呵呵。你到家乡走走,我们很欢迎。”


高铁里,我的泪已经夺眶而出。


沉淀片刻,我对二哥说:


“无论DNA结果如何,我也都会尊您为二哥的。”(抱拳礼)


“春栋兄是我寻亲路上的第一把钥匙,老妈、大哥和您,已成为我寻亲路上的第一站。”


“如果第一站就是终点站,那是上苍一步安排到位,让一家人团聚;即使这一站不是终点站,那也会是有重大意义的一站,我们大家也一定会珍惜它,视它为一次生命的重逢。“


二哥回我:你的文笔非常好!回忆母亲的那篇文章很感人!


”一会儿见了,哥。(拥抱)小心开车。”我回他。


我此刻已经没有了泪水。


DNA检测结果出来后在席家老宅磕头认亲


                    (十三)


二哥在苏州北站接到我时,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握手拥抱。


二哥带我来到苏州大学校园时,大哥和席妈妈已经在鉴定中心楼前等候。我远远地看了他们一眼,心中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我快步走上前去,礼貌地与他们握手拥抱,在我的建议下,一家人亲切地合影。


做DNA检测时一家人与苏州大学许老师(右一)和王老师(左一)合影


终于有了一张同框的照片,我对他们笑着说,咱们开起来挺像一家人啊!


接下来进入DNA检测程序。


工作人员分别为我和老妈妈采了三滴血,检测结果将于第三天公布。


二哥和我争先恐后地去付检测费,开始是我抢先把付款单拿到了手,但收款台不接受微信付款,二哥很麻利地掏出了现金。


DNA检测结果出来后师徒俩振臂高呼


                    (十四)


采完血后,二哥安排吃晚饭。


途中,我和二哥一起去他家里接二嫂。


二哥把我介绍给二嫂,并带我在院子里参观了一圈。


这是一座独栋的院子,有一亩多地。


二哥家的小狗对我非常友好,默默地摇着尾巴,一声不吭。


                    (十五)


晚宴安排在阳澄湖边上的一家渔家乐。


春栋兄和王老师及小陈已经到了。


二哥拿出了他珍藏二十几年的好酒,春栋兄和王老师带来了沂蒙大枣、核桃、烧饼和煎饼。


那一夜,一部席王寻亲交响曲在阳澄湖边上奏响。


亲情融融,真情满满,老少欢聚,乐在其中。


DNA取样后当天下午在阳澄湖边聚餐时合影


二哥不亏是在机关工作的领导干部,为了避免出现DNA结果不符后的感情落差,他一边给老妈妈降温,也不忘疏导着我。


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王老师也代表我们寻亲团发出了感言。


晚宴结束,我们依依惜别。


                     (十六)


第二天,阴雨天。


我们一致认为,既然已经开启了寻亲之旅,就要行之有效地走下去。


上午,我们决定由春栋兄带着重走一遍他的寻亲路。


我们来到了吴中区横泾镇,我们站在横泾西桥上极力展望,我们搜寻着王美玲妈妈当年的故居。


与王老师(左)春栋兄(右)在横泾西桥


桥上有个当地人友好地驻足观察着我们,他也许早已猜到了我们的来意。


凭着春栋兄的记忆,我们终于来到了王美玲妈妈曾经的旧居。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待建的工地,那个老房子已经拆了。


                   

找寻王美玲妈妈踪迹,已人去楼不在


                    (十七)


横泾社区服务中心就在距王美玲旧居不足百米的一个巷子里。


我们到达大门口时,正好遇到了在桥上遇到的那位中年人。


知道我们是外地来寻亲的,他热情地把我们领进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


服务中心的几位女工作人员都很友好,一位姓金的女士接待了我们。


我们认真查阅了王美玲女士五十年前建立的档案,正如春栋兄所言,里面找不到与我的信息相吻合的资料。


查找王美玲妈妈留下的世纪档案(右一为金女士)


最后,我把自己的资料留给了金女士,她认真地把我的资料收进档案。


在我的眼里,横泾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王美玲式的好人。


自从王美玲妈妈建立了这个世纪档案,她们就如运动员一样,一棒接着一棒,半个世纪来,从不间断,像亲人一样,接待着全国各地的寻亲者。


离开社区中心,春栋兄又带我们来到了横泾镇中心小学。


春栋兄说,因为他曾经到席家寻过亲,所以,他知道席家就在学校附近。


                   (十八)


下午,我们决定拜访那位对我的身世有可能知情的老人——秦家表奶奶。


我和春栋兄及王老师约定,见机行事,不要给老人家压力,由我主导谈话内容。


当我们敲开老人的家门后,心中轻松了好多。


老人家身体非常健康,并且声如铃铛,非常健谈。


虽然绕了一个弯,我们还是进入了正题。


老人说,当年是我山东的父亲委托秦家表爷爷把我直接带回山东的。


散文《身世》创作于2005年


这些信息,既体现不出我与春栋兄的出生地横泾镇的关系,也与席家关系不大。


回宾馆的路上,我反复揣摩街上过往行人的脸庞,感到他们当中可以找出很多长得像我的人。


                   (十九)


1月16日,DNA 出结果的日子。


一分钟一分钟地在现场等待结果对我们肯定是一种折磨。


早上八点,我和春栋兄及王老师约定,我们就在住处附近等候消息。


潘祖荫老宅探花府


我们住的宾馆是清末探花潘祖荫的府邸。


潘氏不但学问大,而且是清末苏州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目前,苏州博物馆正在举办着一个以潘氏收藏为主题的展览。


寻亲以前三周,曾独自去苏州博物馆看潘氏收藏展,正是:中年不知愁滋味,路过家门而不入。


我们留恋于探花府邸的小桥流水、人文景观,欣赏着附近苏式街巷的精巧雅致,文化创意。


时间过得也快。


9点55分,我收到了苏州大学许磊老师的祝贺微信。


4分钟后,同在苏大工作的王建峰老师也来微信祝贺。



10点钟,我及时将喜讯与春栋兄和王老师分享,三人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二十)


我以文章为媒介结识了春栋兄,两位有着共同命运的异姓兄弟见面后,仅仅十天工夫,春栋兄就把我送到了生身母亲和同胞兄弟面前,使我漂泊半生后,梦幻般地找到了亲人。


不得不说,这种奇遇,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但是,世界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幸运,一个人的幸运首先是建立在自己对所追求之事务的执着的基础上的,同时,也一定离不开热心帮助他的贵人。


春栋兄五年前也走过一段艰辛的寻亲路,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幸运是建立在他五年前不畏艰难、辛苦寻亲的基础上的。


由于春栋兄的帮助,我的寻亲之旅,快捷又神速。


DNA检测结果出来后寻亲团成员合影纪念。


我知道,当我的寻亲之事,水落石出,尘埃落定,师友们一定会自豪地将此当成一段传奇。


我知道,这世界上为我流泪与欢呼的,除了春栋兄和明轩老师,还有你们,这些几十年来与我同呼吸共命运的亲人与师友。


                       (二十一)


我苏州寻亲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回顾整个过程,我深深地知道,和春栋兄一样,我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我们要把个人的悲欢离合放进大时代里去聚焦,我们要在回顾中挖掘中国普通百姓身上的人性光辉。


是的,在我近50年的生命历程中,所有过往的亲人、师友、乡亲都是可敬甚至可歌可泣的,他们是无私的父母、孝顺的儿女、友好的兄弟姐妹,他们是与王美玲妈妈一样、有良心、有爱心、有担当的普通人。


           2019年1月24日 公望顿首

-------------------------------

            水流云在之居宣言

第一,本公众号宗旨:交流生活智慧,开阔国内国际视野,、经济、教育、健康、环保、三农、养老,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善待自己,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第二,本公众号目标:以建设长期公众品牌为目标,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善良之性、率真之情、谦恭之心、恒久之力,携手志同道合的师友,打造质量高、关注度高、满意度高的公众平台。

第三,本公众号原则之一:坚持以原创作品为主。

第四,本公众号原则之二:坚持及时更新原则,每周更新两次以上。

第五,本公众号原则之三:坚持与读者互动,读者留言后,及时回复。

第六,本公众号原则之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尊重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